1研究的目的、內容和意義
  塔機工作過程中起重臂臂尖撓度過大,會影響牽引小車工作性能,因此在塔機設計中,必須合理控制塔機各部分的剛度,使起重臂臂尖撓度在一定的范圍內;但是由于起重臂臂尖撓度是塔機整機變形的綜合結果,而塔機各部分結構形狀和連接形式很復雜,所受載荷也很復雜,不可能進行手工分析和計算。本項目利用I-DEAS軟件為研究平臺,以公司已立塔的某型試驗塔機靜力結構分析為基礎,建立了塔機整機有限元模型,對該塔式起重機起重臂臂尖撓度進行"/>

起重學院
下載手機APP
當前位置: 首頁 ? 起重學院 ? 技術園地 ? 正文

起重機起重臂臂尖撓度計算分析(1)

??來源:中國起重機械網??作者:admin
|
|
|

 

    1研究的目的、內容和意義
  塔機工作過程中起重臂臂尖撓度過大,會影響牽引小車工作性能,因此在塔機設計中,必須合理控制塔機各部分的剛度,使起重臂臂尖撓度在一定的范圍內;但是由于起重臂臂尖撓度是塔機整機變形的綜合結果,而塔機各部分結構形狀和連接形式很復雜,所受載荷也很復雜,不可能進行手工分析和計算。本項目利用I-DEAS軟件為研究平臺,以公司已立塔的某型試驗塔機靜力結構分析為基礎,建立了塔機整機有限元模型,對該塔式起重機起重臂臂尖撓度進行了計算,研究上、下支座變形、塔身變形以及起重臂變形對起重臂臂尖撓度的貢獻量,并從實驗上對有限元計算結果的正確性進行了驗證,在此基礎上,分析了影響起重臂臂尖撓度的各個主要因素,提出了控制起重臂臂尖撓度的措施。
  2建立塔機的有限元模型
  2.1物理模型的組成
  為了便于建立試驗塔機的有限元模型,將其物理模型簡化為主要由:起重臂、塔頂、平衡臂、起重臂拉桿、平衡臂拉桿、回轉塔身、上支座和下支座、以及塔身(包括8個塔身節(jié))組成,該型塔機塔身節(jié)有三種,設代號分別為A、B和C,A型為加強塔身節(jié)弦桿規(guī)格為□135×135×12,內加16mm加強板,B型塔身節(jié)弦桿規(guī)格為□135×135×12,C型塔身節(jié)弦桿規(guī)格為□135×1355×10,該塔機塔身節(jié)由B和C兩種型號組成,由下至上布置形式為4(B)+3(C)+1(B);而由于其它機構的變形對起重臂臂尖撓度的貢獻量很小,所以不予考慮。
  2.2模型的網格劃分
  由于塔機整機部件較多,各部分結構也相差較大,為了便于有限元模型網格的劃分和模型的修改,這里采用裝配有限元的方法來建立塔機整機有限元模型。
  塔機結構絕大部分為桿系結構,可選桿單元和梁單元。腹桿用桿單元也更適合手工計算的習慣,因此塔機的桿系結構采用梁-桿混合單元模型,即主弦桿-梁單元,腹桿-桿單元。如起重臂、塔頂、回轉塔身和塔身節(jié)均采用梁-桿混合單元模型,平衡臂拉桿和起重臂拉桿,每根拉桿用一個桿單元表示,而平衡臂的變形對起重臂臂尖撓度的影響很小,因此把其簡化為剛性桿單元。
  上、下支座是典型的薄板結構,因此把上、下支座劃分為殼單元。對各部件的有限元單元之間進行連接,上支座和下支座之間采用剛性單元進行連接,而對不同類型單元之間,則采用剛性單元進行連接;對起重臂臂根和平衡臂臂根的梁單元進行端點釋放;并調整殼單元的法向;最后進行單元質量檢查。

?

移動版:起重機起重臂臂尖撓度計算分析(1)

?

詢問底價

3分鐘回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