減速機的發(fā)展方向
國內減速電機產品制造商多為中小企業(yè),甚至是微型企業(yè)。外形仿照國外產品,安裝尺寸與國外產品相同,內部結構參數自行設計,整機性能參差不齊。由于跨國公司的技術標準,自成體系,仿照來的產品設計則是五花八門。這就要求國內眾多減速電機制造商提高核心競爭力,推行產品模塊化設計。對減速電機產品模塊化設計提出以下建議:
(1)堅持執(zhí)行與國際同步的技術標準。由于多年來仿照設計的實踐,國內的設計人員已基本形成約定俗成的技術標準。如箱體用高強度鑄件積木式組合設計,數控加工中心鏜孔;齒輪用優(yōu)質合金鋼鍛件,切齒后滲碳淬火磨齒,精度達ISO1328的6級(圓柱齒輪)或AGMA390.03的10級(圓錐齒輪);出軸用優(yōu)質合金鋼鍛件,調質和車削后磨削;滾動軸承選用優(yōu)質品牌;緊固件選用高強度級的;電機采用符合IEC標準的優(yōu)質高效率電機等。
(2)優(yōu)化本企業(yè)產品的模塊化設計。絕大多數減速機原設計部門配備了有經驗的設計技術人員,積累了大量的減速電機產品圖紙。為進行模塊化設計,有必要作全面的整理、修改和優(yōu)化,如箱體各軸承孔間的中心距標準化,需形成接近優(yōu)先數(R5、R10、R20、R40等)的系列,盡量減少中心距的規(guī)格數;各式齒輪應盡量合并為統(tǒng)一的圖紙;減速機模塊和電機模塊間的接口應形成規(guī)范,接口參數應標準化,形成一個按標準公比或混合公比的序列。
(3)打破壁壘,在更大的范圍內推行模塊接盡量不打折彎。由于易氧化,鋁線的接頭焊接和防護成了焦點。較成熟的有以下4種。
(a)刺破型的壓接
已經開發(fā)出了大壓力的刺破型壓接端子來解決傳導和氧化問題。這種連接方式只能在φ1.0mm以上鋁線電機上使用,實際上壽命還是比銅線要短。另外,銅鋁分子活潑性不同,電位相差大。在通電過程中,肯定會逐漸產生電位腐蝕,所以連接點電阻會逐漸變大,溫升變高,嚴重時不通電,這就要求電機設計鋁線溫升不能使用到F級以上。鋁線與銅引線接觸長度和面積要比傳統(tǒng)單純銅線大些,保證在5mm以上。
(b)刮漆皮+銅引線鉚接
使用脫漆機效率高,但由于上下鋼絲刷輪高速摩擦,脫漆后的鋁線一方面線徑損傷,另一方面鋁線表面易變黑易氧化難上錫,所以生產時要控制好才能彌補。端子鉚接后還要套上熱縮管,隔絕空氣,防止氧化。根據采用這種工藝的廠家統(tǒng)計,發(fā)現鋁線電機綜合失效率在4‰左右,而由于鋁線連接原因的占近一半。
(c)刮漆皮+銅引線鉚接后鍍錫
采用脫漆機去漆皮,與銅引線在銅帶機鉚接一次后,用沾鋁焊劑鋁焊條在浸錫爐上浸錫,套一熱縮管熱縮即可。浸錫爐上浸錫的優(yōu)點是:比電烙鐵的溫度高且均勻穩(wěn)定,焊錫均勻滲透性強。另外,鋁助焊劑成分多易炭化,在錫爐中析出,不會在焊點處殘留。此種工藝統(tǒng)計結果,鋁線電機綜合失效率在3‰左右,部分失效原因是鉚接和浸錫后斷線失效。后采用直接纏繞措施,且注意纏繞圈放間隙,使浸錫后防止堆焊和擴大接觸面積。采取此項措施后統(tǒng)計表明,鋁線電機失效率又下降了1‰左右。
(d)去漆皮+銅引線后浸錫再封膠
去漆皮工藝采用的是漆包線專用的脫漆粉,在不銹鋼爐中將其溶化,鋁線接頭處浸在溶液中,大概2s~3s就可脫漆,用濕布揩干凈,去漆后既干凈又不傷線,也沒今后的腐蝕之憂。接銅引線是直接纏繞后用沾鋁焊劑鋁焊條在浸錫爐中浸錫,再用高收縮比的帶膠雙層熱縮管,里面層有硅膠,完全杜絕氧化的問題。據統(tǒng)計:采用此焊接工藝,鋁線電機綜合失效率在1‰左右,此工藝是最合理可靠的,值得推廣。
國內減速電機產品制造商多為中小企業(yè),甚至是微型企業(yè)。外形仿照國外產品,安裝尺寸與國外產品相同,內部結構參數自行設計,整機性能參差不齊。由于跨國公司的技術標準,自成體系,仿照來的產品設計則是五花八門。這就要求國內眾多減速電機制造商提高核心競爭力,推行產品模塊化設計。對減速電機產品模塊化設計提出以下建議:
(1)堅持執(zhí)行與國際同步的技術標準。由于多年來仿照設計的實踐,國內的設計人員已基本形成約定俗成的技術標準。如箱體用高強度鑄件積木式組合設計,數控加工中心鏜孔;齒輪用優(yōu)質合金鋼鍛件,切齒后滲碳淬火磨齒,精度達ISO1328的6級(圓柱齒輪)或AGMA390.03的10級(圓錐齒輪);出軸用優(yōu)質合金鋼鍛件,調質和車削后磨削;滾動軸承選用優(yōu)質品牌;緊固件選用高強度級的;電機采用符合IEC標準的優(yōu)質高效率電機等。
(2)優(yōu)化本企業(yè)產品的模塊化設計。絕大多數減速機原設計部門配備了有經驗的設計技術人員,積累了大量的減速電機產品圖紙。為進行模塊化設計,有必要作全面的整理、修改和優(yōu)化,如箱體各軸承孔間的中心距標準化,需形成接近優(yōu)先數(R5、R10、R20、R40等)的系列,盡量減少中心距的規(guī)格數;各式齒輪應盡量合并為統(tǒng)一的圖紙;減速機模塊和電機模塊間的接口應形成規(guī)范,接口參數應標準化,形成一個按標準公比或混合公比的序列。
(3)打破壁壘,在更大的范圍內推行模塊接盡量不打折彎。由于易氧化,鋁線的接頭焊接和防護成了焦點。較成熟的有以下4種。
(a)刺破型的壓接
已經開發(fā)出了大壓力的刺破型壓接端子來解決傳導和氧化問題。這種連接方式只能在φ1.0mm以上鋁線電機上使用,實際上壽命還是比銅線要短。另外,銅鋁分子活潑性不同,電位相差大。在通電過程中,肯定會逐漸產生電位腐蝕,所以連接點電阻會逐漸變大,溫升變高,嚴重時不通電,這就要求電機設計鋁線溫升不能使用到F級以上。鋁線與銅引線接觸長度和面積要比傳統(tǒng)單純銅線大些,保證在5mm以上。
(b)刮漆皮+銅引線鉚接
使用脫漆機效率高,但由于上下鋼絲刷輪高速摩擦,脫漆后的鋁線一方面線徑損傷,另一方面鋁線表面易變黑易氧化難上錫,所以生產時要控制好才能彌補。端子鉚接后還要套上熱縮管,隔絕空氣,防止氧化。根據采用這種工藝的廠家統(tǒng)計,發(fā)現鋁線電機綜合失效率在4‰左右,而由于鋁線連接原因的占近一半。
(c)刮漆皮+銅引線鉚接后鍍錫
采用脫漆機去漆皮,與銅引線在銅帶機鉚接一次后,用沾鋁焊劑鋁焊條在浸錫爐上浸錫,套一熱縮管熱縮即可。浸錫爐上浸錫的優(yōu)點是:比電烙鐵的溫度高且均勻穩(wěn)定,焊錫均勻滲透性強。另外,鋁助焊劑成分多易炭化,在錫爐中析出,不會在焊點處殘留。此種工藝統(tǒng)計結果,鋁線電機綜合失效率在3‰左右,部分失效原因是鉚接和浸錫后斷線失效。后采用直接纏繞措施,且注意纏繞圈放間隙,使浸錫后防止堆焊和擴大接觸面積。采取此項措施后統(tǒng)計表明,鋁線電機失效率又下降了1‰左右。
(d)去漆皮+銅引線后浸錫再封膠
去漆皮工藝采用的是漆包線專用的脫漆粉,在不銹鋼爐中將其溶化,鋁線接頭處浸在溶液中,大概2s~3s就可脫漆,用濕布揩干凈,去漆后既干凈又不傷線,也沒今后的腐蝕之憂。接銅引線是直接纏繞后用沾鋁焊劑鋁焊條在浸錫爐中浸錫,再用高收縮比的帶膠雙層熱縮管,里面層有硅膠,完全杜絕氧化的問題。據統(tǒng)計:采用此焊接工藝,鋁線電機綜合失效率在1‰左右,此工藝是最合理可靠的,值得推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