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化也屬于精神世界的范疇,它指導人們按照固有的方式思考。就像我們每天可以在街上看到的情形一樣:如果某個商場門口有一塊空空的場地,來來往往逛街、辦事的人們總會試探著將自行車放在這塊空地上。但是如果空地上沒有一輛自行車的話,人們大部分會在猶豫、躊躇一會兒后還是走開了,假如這個時候有一個人將自行車放在那里的話,后面的人們會不假思索的繼續(xù)放下去,直到擠住商場的門口還振振有詞的說:"大家不都放在這里嘛?",此時商場門口是否擺放"禁止停放自行車"的標志牌根本就無關緊要。大學時我曾經"/>

起重學院
下載手機APP
當前位置: 首頁 ? 起重學院 ? 技術園地 ? 正文

企業(yè)管理與企業(yè)文化(2)

??來源:中國起重機械網??作者:admin
|
|
|

 

文化也屬于精神世界的范疇,它指導人們按照固有的方式思考。就像我們每天可以在街上看到的情形一樣:如果某個商場門口有一塊空空的場地,來來往往逛街、辦事的人們總會試探著將自行車放在這塊空地上。但是如果空地上沒有一輛自行車的話,人們大部分會在猶豫、躊躇一會兒后還是走開了,假如這個時候有一個人將自行車放在那里的話,后面的人們會不假思索的繼續(xù)放下去,直到擠住商場的門口還振振有詞的說:"大家不都放在這里嘛?",此時商場門口是否擺放"禁止停放自行車"的標志牌根本就無關緊要。大學時我曾經作過這樣的一次實驗,就是和學校門口的警衛(wèi)聯系好(當然,也要有校方的同意)在大學門口"禁止停車"的牌子前面堂而皇之的放一輛自行車,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,原本不能停放任何車輛的校門口居然還停了3輛小轎車。所以,文化也就表現在人們日常的習慣上,它會讓人們超越大眾的價值觀而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。那么,我們如何培養(yǎng)人們的習慣,進而形成文化力量呢?

這是第二個問題:文化既是人們約定俗成的習慣,是允許人工建立的,是具有很大影響力的。
第三個例子:東方人從小被灌輸內斂、修身養(yǎng)性的道理,對親人的愛、對國家的情、對事業(yè)的追求要深深地埋藏在內心深處,西方人在被教育成開放、特立獨行的個性,對任何事的好惡、對任何人的愛恨都會盡情地表達。當然這并不能構成評價東西方人好壞的標準,只是用來表明不同而已。我有一個美國朋友,有一天打電話給我說:"我太太給我生了一個女兒!",我當然對他表示恭喜,說:"Congratulation!",他可能聽出來我表現得比較平靜,靜默了幾秒鐘,再次說道:"你不激動嗎?生了一個女兒,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!"是什么造成了我們之間表現得差異呢?

這是第三個問題:知識的獲取決定了文化氛圍不同,也決定了對同一信息的不同處理方式。
這三個例子說明了從人到社會,都受到不同的知識體系、不同的文化氛圍所影響,而知識是塑造文化的核心力量。進而到社會的經濟主體-企業(yè),也會是同一種處理的方法。

企業(yè)也是一個小的社會,這里面有勞動者-普通員工、管理者-管理層、所有者-決策層,這三種既聯系又互相制約的關系構成企業(yè)的三種知識環(huán)境。一個例子可以表明這三種知識環(huán)境是完全不同的,Bill Gates 發(fā)現DOS有可能成為主流產品的時候,IBM的管理者和所有者都沒有看到這一點,故而Bill Gates成為Microsoft公司的所有者而不是原來IBM的成員,盡管最早接觸DOS的是IBM而不是Bill Gates。

所以一個企業(yè)的文化氛圍中包含一套知識體系,這套知識體系中包含三個層面的知識環(huán)境,由于知識環(huán)境是伴隨著人的成長、學習和工作建立起來的,故而知識環(huán)境又反過來影響知識體系,知識體系又制約了企業(yè)的文化氛圍。結輪就是,假設要建立良好的企業(yè)文化就必須做好知識環(huán)境,建立知識體系,讓企業(yè)成員按照企業(yè)需要的思維進行工作,這就是知識管理。

這樣就遇到了我們的第四個問題:如何做好知識環(huán)境、建立知識體系、塑造企業(yè)文化?

套用哈佛商學院的一個觀點:要想頭腦風暴成為企業(yè)有力的工具,參與者必須滿足幾個條件。首先,參與者必須獲得所需的信息資源。其次,參與者必須具備處理分析這些信息資源的能力。再次,參與者要擁有一定的決定權,也就是需要調動參與者的積極性。這樣我們以頭腦風暴為例參考一下知識管理的思考角度。

第一、 獲取所需的信息資源。最初的時候人們通過烽火來傳遞信息,用的是視覺效果;其后人們用文字和口訊來交流,用的是視覺效果和聽覺效果;隨后出現報紙、廣播、電視等媒體傳達,用的是觸覺、聽覺、視覺共同的效果來獲取信息。總體來講,視覺和聽覺是我們獲取信息資源的主要途徑,計算機網絡只是增加了視覺和聽覺的途徑、使之更容易接受而已。那么我們所建立的企業(yè)內部信息化網絡也必須滿足使用者對視覺和聽覺的要求,只有這樣才可以增加成為知識的幾率。我在前面提到過,知識是不可強迫的。

第二、 具備處理分析信息資源的能力。對信息資源的分析處理能力有可能來自縝密的邏輯思維和統(tǒng)計、也可能來自于過往的經驗和成果、還可能來自于所謂的商業(yè)直覺(個人認為這一點是來自于前兩者的集成,因很多商業(yè)人士都這樣說,故而也作為一種可能性。)那么,對于這個方面的加強很多的傳統(tǒng)方法是通過讀書、學習、討論帶來的,應用計算機信息網絡可以使這些傳統(tǒng)方法變得隨時、隨地、聲形并茂的展現。但是也要注意學習的習慣是長期養(yǎng)成的,并不是我們建立了計算機信息網絡用戶就會自然而然去使用的。我在前面也提到過,習慣的影響是非常大的。

第三、 一定的決定權。這是由公司的體制所決定的,并不是通過知識管理可以影響的問題。所以我們就不對這一點進行優(yōu)化了。

這就是通過知識管理的角度來考慮頭腦風暴的關鍵因素。當然,既然受眾者包含三種知識環(huán)境,就應該有三種不同的方法來面向三種知識環(huán)境,畢竟我們不能期望所有的企業(yè)員工都用決策者或管理者的思考方式來處理工作,這樣就造成了百家爭鳴、群龍無首的局面了。所以,知識體系的確定就是非常重要的。

?

移動版:企業(yè)管理與企業(yè)文化(2)

?

詢問底價

3分鐘回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