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一步終于把你的產品功能融入到“客戶的”方案中去了。注意,確實是客戶的方案,因為自始至終你都在提問,客戶都在“自己”想辦法,他只是恰巧用了你的產品而已。
不過,這里先不要急于說是你的產品解決的,你只要說解決辦法就行了。否則,就很難讓客戶感覺是“他”的東西。
C3:提問確認型問題
S:我把你剛才的想法再總結一下:要解決這個問題,需要在幾個方面采取措施,它們分別是……你看我理解的對嗎?
C:完全正確,如果這幾個措施都能實施,這個問題肯定是可以解決的。我們接下來怎么辦?
到此為止,九步完全走完了。通過這九步,你幫客戶炒了一鍋菜,這菜單材料融合進了你的產品,但是客戶覺得他在掌勺。
3個注意點
九方格看起來確實很神奇,不過用起來絕對沒有那么簡單。有幾點要特別注意:
1.九方格的邏輯
上面案例中的談話,是一種非常理想的情況,你在實際中幾乎不可能遇到這樣的好事,也就幾乎不可能完全按照這個順序進行。就像我此前說的,學習技巧不要太看重程序,要看明白邏輯。
九方格的邏輯橫豎就兩個:橫著的邏輯是困難、困難造成的影響、解決問題的辦法(愿景);豎著的邏輯是先讓客戶表達觀點、你幫助客戶找到未發(fā)現的地方并與你的產品建立鏈接、通過確認變成客戶的東西。
2.“確認”的難點
“確認”是變成客戶的東西的關鍵,這好比是簽收手續(xù)。但是,要做到這一點,不是生硬地給客戶做確認聲明,而是一個按部就班地逐漸引導的過程。
大家注意,九方格的第二行,也就是R2、I2、C2、這三個格。這是整個九方格中最難的三個格。如果你想變成客戶的東西,關鍵都在這三個格里。而這三個格的提問,完全依賴于你對客戶問題的理解和你的專業(yè)與經驗。也就說,客戶之所以愿意接受,是由于你的專業(yè)。
3.客戶清楚知道如何解決問題怎么辦?
上面的案例其實預設了一個條件,那就是客戶頭腦中對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沒有清晰的認識。但是很多時候,客戶不是這樣的,他們往往有非常清楚的認識。這時候可能有兩種情況:
一是客戶本身確實專業(yè),他知道問題的解決辦法。碰到這種情況,你就老老實實地表明你能做的事情就行了。
還有一種情況,客戶之所以明白,是你的對手教育的,這就麻煩了。你就是按部就班地來一遍,客戶仍然會先入為主地認為對手好。這時候怎么辦?
簡單:利用你的差異性,爭取把客戶已經樹立的愿景給砸了!這時候九方格依然有用,只是使用順序要變一變了。變成這樣的順序:C1、C2、R1、R2、R3、I1、I2、I3、C3。這就不詳細說了,有興趣的可以自己體會一下。